1、核心技術能力薄弱
作為發展快速的傳統行業,很多物業企業缺乏研發能力,且缺乏對大數據、云計算、5G技術等新興技術的掌握,缺乏長期技術的沉淀。
因此物業企業自身核心技術能力薄弱,從而減慢了物業服務企業智慧化進程,特別是倉庫層面沒有合適的倉庫管理系統。
2、對智慧物業認識不足
作為傳統企業,大部分物業服務企業高層與中層管理者作為企業決策核心,缺乏與時俱進的先進思維,對智慧物業系統建設的必要性不足,只看到了智慧物業建設需要的大量投入,卻看不到行業智慧化發展趨勢消費升級帶來的緊迫性,以至于企業在智慧物業建設時,僅僅出于跟上“趨勢”,沒有將智慧物業與自身發展戰略相結合,間接阻礙了智慧物業的建設推廣。
3、硬件設備互聯
硬件設備的互聯,是智慧物業為社區筑起安全防線的基礎,唯有在門禁、監控、電梯、停車場等處形成一套成熟的體系,智慧物業才能讓社區從內到外穿上一層“保護衣”。
4、信息孤島問題
智慧物業的頂層設計不夠,缺乏系統性,與智慧社區、智慧城市的融合度不高。表現在行業間信息交流不通暢,低水平重復開發現象突出。
諸多智慧物業平臺,各有系統、標準不一、接口協議互不通用,積累的數據資源難以共享,也難以向智慧社區輸送。
智慧物業平臺也適時打通與社區居委會、派出所、衛生防疫部門的快速通道,讓平臺融入智慧社區的框架。